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,一生默默无闻,却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?
《春江花月夜》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听过了。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张若虚,名字很雅气,看淡一切的感觉。张若虚(约670年—约730年),扬州(今江苏扬州)人,唐朝诗人。曾任兖州兵曹。 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。 以《春江花月夜》知名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包融并称为“吴中四士”。他的诗仅存二首,收录于《全唐诗》中,其中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。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,抒***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,语言清新优美,韵律宛转悠扬,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,给人以澄澈空明、清丽自然的感觉,被誉为“孤篇盖全唐”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坐了几百年的“冷板凳”后,终于有人看到它的光芒。明朝的时候,陆续有诗集收录这首诗,无数的明代诗人学者,开始盛赞《春江花月夜》。写于唐代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在明代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。
在现代社会,更多人离乡背井,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生活,也有的还到国外谋生,家乡只留下破旧的老屋,在梦中永远记得在夏日皎洁月光下,一家人搬着凉席到打稻场乘凉的情景,父母亲的扇子摇着,我们睁眼看着月亮星星,慢慢地进入梦乡,多年之后,父母亲等长辈们早已走了,只有梦醒后的眼角的眼泪依稀存在。我们只有望着月亮,思考人生,思考永恒。
描写庐山美景的著名诗句和文章有哪些?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 ——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 —— 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
庐山东南五老峰,青天削出金芙蓉。 —— 李白《望庐山五老峰》
庐山竹影几千秋,云锁高峰水自流 —— 朱元璋《庐山诗》
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。 —— 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
去年上巳洛桥边,今年寒食庐山曲。 —— 宋之问《寒食江州满塘驿》
阮籍推名饮,清风坐竹林。 —— 孟浩然《听郑五愔弹琴》
若看山下云深处,直是人间路不通。 —— 杜荀鹤《题庐岳刘处士草堂》
庐山正南面,瀑布古来闻。 —— 江为《瀑布》
香炉初上日,瀑水喷成虹。 —— 孟浩然《彭蠡湖中望庐山》
古之诗人篇以庐山美景者,予以为唐宋间诗人李白、苏轼最为着著。诗人登此,凭览感怀;李白“不读非圣之书,耻为郑、卫之作,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。”诗之飘然若风;苏轼有“欲圣君推南风之德,以及于黎庶。”之情怀。其作美而箴,恐恩泽不及民愠,诗之暄然于心。故
此皆有超然高世之志。然太白浪漫,东坡喻理。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云:“日暮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长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***落九天。”诗意浪漫,豪气干云。东坡阅之美之,有诗云:“帝遣***一派垂,古来惟有谪仙词。”然予谓东坡《题西林壁》绝句,言简而意尽,意象其外,哲理其中也。其诗云:“横看成岭侧成峯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诗趋喻于理,吐露胸襟,既有哲人之叹,又有习俗明晓之理。读之发人深省,韵味悠长。
其实,诗及至宋,喻理渐著,比之唐诗稍逊意象,读之抽象干涩,有喻理而少理趣。然苏轼将庐山作意象,究感受于横侧,以形象来说理,以山喻理,以理晓人,故诗之理趣也,非仅说理也。
太白诗之万象,丘壑纵横,似鸿鹄而瞰山川;东坡揽日月于襟怀,纵大江东去而淘沙。虽风格不同,然皆为诗词俊才,古今为之绝倒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继旅游景点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张继旅游景点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